偏离17.5°
From 17.5 degree
作品《偏离17.5度》构思于艺术家1989年一次偶然的明十三陵之行,“文革”中被砸碎而后又被用水泥和胶拼合起来的古代石碑,不仅成为艺术家早期最有力的作品的创作源泉,更引发了艺术家“年度纪念碑”计划(1992)的想法,也便是《偏离17.5度》的概念原型。然而直到2007年该想法才在“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”中得以实现。
为了符合浦东的道路系统,上海华侨城的房屋布局朝向偏东南17.5度。与其作为对比,艺术家设计的正南正北的矩阵来自于中国传统城镇的布局方式。矩阵里的每一个格子的交叉点纵横相隔195m,一共有34个预留点。艺术家每年选定其中的一个点植入一个长宽各1.2m铁锈色铸铁方柱,最终在城区中形成等高的网状方柱矩阵。作品的完成步骤,以作者的生命延续周期为准,植入点的数量随着年数增加。生命结束的当年即为作品的最终完成,总体坐标系统中如有未及树立的坐标点,即以空位的形式显示在作品的虚拟部分。
这些立方体的落点具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。它会落在业主的屋子里面,也会进入一些酒店大堂或者超市空间,也可能会在河道里面。留给未来的是诸多的未知数和无数的谈判过程。柱子的存在没有任何侵略性或进攻性,只是呈现不断生长的状态,勾勒出了自然的秩序——地球的南北磁极和人的生老病死,在打破的时间节奏中告知人们生命周期的存在。